西部地区发展特色产业研究

作者: 王岳平 【 转载 】 2022-01-30

西部大开发是我国的重要战略之一。从上世纪末实施西部大开发以来,国家在改善西部基础设施和生态环境方面进行了卓有成效的工作,为西部地区经济的起飞奠定了基础但是,与此同时,人们普遍感到,我国西部大开发目前仍主要停留在外部环境的改善方面,而作为其核心内容的产业发展并没有大的起色。从国内外产业竞争态势和西部区情来看,发展特色产业成为西部经济起飞的关键。

一、西部地区产业结构特征

经过建国以来几十年的开发建设,我国西部地区的经济发展已形成了一定的基础,但产业结构仍呈现一些不足:

1.部门结构:以资源型产业为主,但经济效益水平偏低。由于西部地区技术能力新产品开发能力和市场竞争能力弱,使得其产业部门构成多以资源型初级产品、低档产品和一般产品为主深加工产品新产品和高技术产品比重较低在轻工业内部,以农产品为原料的轻工业为主并显著高于全国平均水平:重工业内部以采掘工业和原料工业为主,加工工业发展明显不足近几年来工业产品加工程度低的状况不但没有改变有的地方还有低度化加强的趋势加工工业与原料工业的比例大幅度下降。

2.规模结构:大企业支柱地位突出中小企业发展不足由于西部地区偏重于发展矿产资源密集型产业并呈现出以资本密集型的大企业为主的特征而对吸纳就业多的中小型企业以农产品为原料的轻工业扶持不够扶持手段不多、投入不大。

3.所有制结构:改革比较缓慢尽管非国有企业的比重在上升,但国有及国有控股企业仍占较大比重。西部地区比较普遍地存在希望通过增量来推动所有制结构调整,而国有企业自身改革较缓慢,活力不足。所有制结构,国有企业比重偏大、公有制过多、三资企业偏少,股份制、私营和个体工业比重偏小的状况并没有得到根本改变,使得整个经济缺乏活力。

走新型工业化道路,对西部地区产业发展提出了新的要求,因此,改变过去传统的以消耗能源、牺牲环境为代价,按照循环经济发展模式,因地制宜地探索西部地区的工业化道路,成为西部大开发的重中之重:同时,在产品的加工过程中,应采用先进的少污染或无污染加工工艺。

二、西部地区特色产业的选择

发展特色产业,必须将"增长性""优势性""可持续性"结合起来,要求在生产的社会化过程中形成自己的专门化产业和产品:在市场需求多样化过程中形成自己的差别化产品: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形成自己的优势产业和产品。因此,从国内环境、区域经济格局和市场竞争态势来看,发展特色产业应遵循以下原则:

1.通过细分市场,选择具有"增长优势"的行业。一是瞄准增长较快的行业。特色产业的选择首先需要从市场需求出发,寻找需求收入弹性较大的行业,尽量避免新办企业或企业进行产品结构调整时陷入市场衰退的行业。二是要细分市场。比如,西部地区农民收入水平较低,农产品使用化肥、农药的比例也较低,如果把没有使用化肥、农药的农产品不加区别地放到农贸市场出售,只能作为低档产品出售。而如果细分市场,作为绿色食品或无公害食品销售,则产品的品位、档次和价格都将有大幅度上升。

2.选择具有"比较优势"的行业。对区域间的分工协作和比较优势的分析,既要考虑到西部与东部或与国内其他地区进行比较,通过比较,把握自己的优势,形成自己的特色。即使是在同样的产品上,也可以定位在不同的层次、不同的需求人群上,形成差别化的产品。

3.以竞争定位,选择具有"竞争优势"的行业。在市场经济条件下,地区经济的发展最终体现在市场竞争上,特色产业的培育也必须定位在具有竞争优势的产品和行业上,这种竞争优势主要体现在区域的产业基础、产业的技术、管理和市场开拓能力等方面,集中体现在地区相对效益方面。

4.选择具有"关联优势"的行业。特色产业既能带动地区经济起飞,又具有技术适用性强和地区产业内关联度高的特征。主要是与区内现有的生产要素、产业基础、资源条件相关联。

5.选择具有"可持续发展"特征的行业。走"可持续发展道路"是我国跨世纪的经济社会发展战略,对发展特色产业将产生深刻的影响。应优先发展那些污染比较小、资源可再生的行业,特别是应注重发展与广大农牧业相关的绿色食品产业。

三、西部地区特色产业发展的模式

1.通过培育产业链、形成产业群和提升价值链,提高特色产业的竞争力

当今区域经济的竞争在很大程度上已经由过去的单个企业之间的竞争,转变为产业链、产业群之间的竞争:同时,竞争能力的培育,也由过去的加工制造业,转变为统筹市场调研、研究开发、经营管理、采购环节、物流信息流、市场开拓与营销等各价值增长环节,这就要求经济比较落后的西部省区通过培育产业链、形成产业群和挖掘整个价值链,来提高产业竞争力。

一是着眼整个产业链的培育,注重产业的上、下游、侧向联系,从原料加工制造配套发展全过程统筹考虑,如原料基地的建设、供应商、用户的关系、加工制造业水平的提高,零部件协作配套和外部设施配套等。

二是从整个价值链中挖掘、提升产品的价值,从产业组织、物流、信息流、资金流、品牌建设、营销和产业集聚等各环节、全过程,挖掘产品的潜在价值,实现效益最大化。

三是形成产业集聚。产业群的发展,能够充分分享规模经济和分工带来的好处。通过良好的社会化服务,将相关产业吸引到一起,集中布局,既能促进竞争,又能通过分工协作和相互交流,提高竞争能力和创新能力。

2.通过对龙头企业的支持和培育,形成特色产业的带动力

通过政府支持和市场竞争,共同培育形成龙头企业。龙头企业具有规模、营销和品牌等方面的优势,关联和带动着千千万万个农户或中小企业。龙头企业的成败关系着区域经济的兴衰,龙头企业的效益并不是自身企业的经济效益,还具有更大的社会效益。

3.通过观念更新、体制创新和发展模式革新,形成特色产业的推动力

一是通过观念更新、体制创新和发展模式革新,扩大开放,大力开展横向联合二是整合内外资源,实施"外借"模式,如大力借用外部经营渠道、管理模式、经营人才、技术力量、资金和引进龙头企业等三是高度重视人力资本寻求快速改变动态比较优势的发展模式。

四、西部地区加快发展特色产业的对策建议

(一)积极探索适合西部特点的新型工业化模式

1.树立新的资源观,对可持续性资源和不可持续性资源的开发利用,制定不同的策略

西部地区经济具有明显的资源性特征。这是由西部地区自身工业化水平和发展特点所决定的。但是,按照科学发展观和走新型工业化道路的要求出发,我们应树立新的资源观:将资源区分为可持续性资源与不可持续性资源。前者如水力资源、生物资源、太阳能资源:后者如有色金属、石油天然气等矿产资源。对于可持续性资源的开发利用,应积极扩大规模:对于不可持续性资源的开发利用,应强调资源的深度开发和综合利用。

2.根据不同行业特点,制定相应的新型工业化模式

对传统资源开采和加工,主要利用先进技术改造传统产业,重点降低物耗和能源消耗,推进清洁生产方式,开展循环经济。对消耗低、价值高的新型原材料、高新技术产业,重点通过形式多样、灵活的"外借"模式,借用外部技术力量、经营人才、营销渠道,同时,通过政府相应的贴息、风险支持、贷款担保等,加快促进其发展壮大。

(二)进一步改善和优化投资环境构建产业结构调整的投资环境支撑体系

一是应继续以铁路、公路、航空、电信、水利等为重点,加快基础设施建设,进一步改善投资硬环境。二是进一步加快转变政府管理经济的方式,使经济发展的软环境有实质性改善。在公务员队伍中树立"人人都是软环境"的意识,树立"政策不足服务补,硬件不足软件补"的理念。

(三)增强产业结构调整外向性和开放性构建对外开放支撑体系

一是积极探索招商引资的新形式二是大力发展形式多样的横向经济技术联合,从生产、营销、研发各方面,全方位吸引国内外资金、技术、人才,推动横向经济技术联合向广度深度发展三是构筑"大外贸出口"新格局。

(四)加快发展教育事业和科技创新构建人才和技术支撑体系

一是以掌握特色产业核心技术为目标构造技术创新体系。加快建立以企业为主体的技术创新机制和政策支持体系,鼓励企业向产品开发、工艺创新的投入,对关键技术和重大技术的研究与开发要重点扶持。二是重视人才培养与引进。在全国乃至世界范围内整合资源,利用"外脑"。建立培养、吸引、用好人才的新机制,解决引进、留住人才难的问题。

(五)强化合作,促进集聚,优化组织结构,构筑结构调整的组织支撑体系

一是以资产、技术、产品为纽带,推进企业的联合改组,做大做强优势企业。二是根据产业集群发展的要求,从健全市场法规体系、提高信用水平、专业市场的建设、融资和担保服务、行业协会、创新基金、支持共性技术的开发和推广、公用检测生产线、提供质量检测平台等多方面着力推动发展产业集群。三是协调大中小企业关系,形成协调发展的规模体系。四是重视营销人才培养,加强营销网络、营销渠道建设,培育自己的知名品牌。

(六)推进财政改革和金融创新,构建产业结构调整的金融支撑体系

一是充分发挥政府资金的杠杆作用,突出支持重点,合理引导和调动社会资金。二是鼓励和引导银行积极开发新的金融产品,为西部地区经济发展提供比较有利的融资条件。三是争取建立不同类型的产业结构调整投资基金。四是重视直接融资渠道。认真做好上市公司后备资源的培育工作,促进符合条件的企业上市发行股票,支持有条件的企业发展股票和债券。

(七)大力调整所有制结构,构建产权多元化支撑体系

加快国有企业改革步伐,促进国有企业产权多元化。放开对非公有制经济的行业准入限制,大力发展非公有制经济,引导和推动各类企业建立现代企业制度。要改善中小企业发展环境,广开就业门路,大力发展劳动密集型产业。一是大力发展劳动密集型产业,更好地发挥服务业、中小企业和非公有制经济的就业主渠道作用。二是加大改革力度,改善中小企业发展环境。建立健全工商、税务、银行、司法、海关、审计、信贷、保险、法律、外贸、专利、技术市场、信息咨询、人才交流与培训等领域为支撑的服务体系。

()构建促进西部经济发展的中央政策支持体系

一是继续改善西部地区的投资环境,支持基础设施和生态环境保护建设。二是加大对西部地区教育(尤其是基础教育、职业培训)和卫生事业(尤其是农村卫生)的支持力度,提高人力资本,改善卫生条件。三是建立西部开发基金,用于对特色产业、龙头企业、农特产品原料基地、资源综合开发利用的支持。四是推进地方性金融机构、农村信用社改革试点工作,为中小企业和民营经济提供金融支持。五是以体制创新和政策创新支持特色产业,如实现通过电力直供体制,支持高载能工业发展。六是适应世贸组织规则的要求,产业政策从对重点产业支持的结构性政策为主,向对特定区域、特定目标(如人力资本培育、降低创新风险)支持的功能性政策转变。将区域性政策和产业政策结合起来,支持西部地区一些技术水平较高、代表今后产业发展方向、进口替代的战略性产业。(作者单位:宏观经济研究院产业所)


推荐

  • QQ空间

  • 新浪微博

  • 人人网

  • 豆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