陕西培育发展优势特色产业研究报告

作者: 陕西省发展改革委法规处 【 转载 】 2022-01-30

、陕西优势特色产业分析

一)发展优势特色产业基础条件分析

1、自然资源丰富,能源重化工产业具有较强实力。陕西已探明煤炭储量1663亿吨,石油储量11.9亿吨,天然气储量6390亿立方米。煤炭采选业、石油天然气开采业、石油加工及炼焦业、电力生产供应业、煤气生产与供应业等五个行业,成为拉动陕西经济增长的重要产业。

2 装备制造业基础雄厚。陕西国防科技工业规模居全国第一,航空航天制造业拥有5个国家级研究室、2个国家级技术中心、6个省级技术中心和20多家企业,资产占全国航空工业的1/2,是全国大中型飞机设计、测试、试飞中心和国家航空高新技术产业基地。承担着全国电力建设1/3高压输变电设备制造任务,是我国三大输变电设备研发制造基地之一。9米以上摊铺机、沥青混合料搅拌设备等建筑工程机械国内市场占有率均在40%。电加工机床产量占全国的42%,高精度机床产量占全国1/4,精密磨齿机国内市场占有率80%。重型载货车产量在全国排名第6位,15吨以上重型卡车国内市场占有率34%,居全国第一位;重型汽车变速器行业排名第一。石油钻机生产占国内市场的50%以上,工业缝纫机占30%。

3 科技、教育优势明显,旅游资源丰富。陕西科技资源“存”富集,科教综合实力居全国前列,是全国高等教育的重要基地,也是我国航空、航天、机械、电子、农业等领域重要的科研和生产基地,拥有一批成长性强、发展潜力大的高新技术产业园区。陕西是中华民族文明和华夏文化的重要发祥地,自然风光独特,是我国重点旅游省份之一。

4 果业生产的生态条件优越。渭北黄土高原是世界上的苹果优质生产区,已成为全国乃至世界集中连片最大的优质苹果生产基地。陕西一直是我国北方内陆重要的畜产品生产基地,传统优质畜品种在市场上有较高知名度,目前已成为全国重要的圈养肉乳畜养殖带。

二)陕西优势特色产业定位

1 高新技术产业。实施以高技术产业为龙头的特色产业发展战略,充分发挥其引领和导向作用。依托科教力量,加强产学研联合,在新材料产业、信息产业、软件产业、生物医药产业等领域攻坚突破。积极引进和培育一批拥有领先技术和自主知识产权的高技术企业,实施一批产业关联度大、成长性强的重大产业化项目,尽快形成产业规模,带动和辐射优势特色产业上档次、上水平。

2 装备制造产业。加快发展飞机制造业、动力设备制造业、汽车制造业、输变电设备制造业、工程机械制造业、数控机床制造业、电子信息及通信设备制造业、专用设备制造业等产业,建设我国西部地区重要的装备制造业基地。做大做强一批企业集团和龙头企业,围绕主导产品和著名品牌,加强专业化协作配套,加速产业集聚,构建产业集群。在保障国防重大装备研制工程的基础上,积极推动军工技术向民用转移。

3 能源化工产业。加快矿区的资源开发,努力扩大石油天然气生产能力。按照循环经济发展的理念,采用世界先进技术和工艺,发挥资源组合优势,大力推进煤向电力转化、煤电向载能工业转化、煤油气盐向化工转化,建设国家级的煤、气、油、盐化工基地。4 文化旅游产业。充分发挥关中历史文化和现代文化、陕北红色经典和黄土风情文化、陕南汉水文化和绿色文化资源优势,挖掘旅游业发展潜力,着力打造古遗址文化旅游、红色旅游、自然生态旅游三大系列精品品牌,积极发展休闲度假、民俗风情、科技观展、探险猎奇等特色旅游,提升陕西旅游业在全国的地位。

5 果业与畜牧产业。加快发展现代农业,把果业与畜牧业做成农民致富的最具特色的优势产业。充分发挥渭北苹果优生区的独特优势,建设全国第一、世界著名的优质果业基地;因地制宜地发展琳猴桃、梨、板栗、核桃、红枣、柑桔、仁用杏、柿子、石榴等干鲜果品生产;抓好关中奶畜和秦川肉牛、陕北舍饲养羊、陕南瘦肉型猪和城郊禽蛋生产基地建设,稳步发展特种养殖。

、陕西培育发展优势特色产业的具体做法及经验总结

(―)陕西发展优势特色产业的主要做法和取得的成效

1、实施以高新技术产业为龙头的特色产业发展战略。近几年,陕西省委省政府实施以高技术产业为首的特色产业发展战略,高技术产业产值以年均30%以上的速度快速增长,成为陕西最具活力的优势特色产业。釆取的主要政策措施:一是建设关中高技术产业开发带,带动全省高技术产业的发展。为了充分发挥西安、宝鸡国家级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杨凌国家级农业高新技术产业示范区、西安国家级经济开发区和阎良航空高技术产业基地五个国家级开发区优势,加上咸阳、渭南、铜川三个省级开发区,2002年省委省政府制定并实施《以高新技术产业为主导,实现关中跨越式发展规划》,重点建设关中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带。二是加强重大高新技术产业化项目建设。以重大科技产业化项目为突破口,在新型电子元器件、光电子器件、数字电视、新医药、现代中药、生物工程、新材料、生态环境建设、优势资源转化利用和现代农业等产业,组织、培养、筛选、策划了一批项目,加大支持力度,加快高技术成果向现实生产力转化。三是大力发展民营高科技企业。2003年省政府制定了《陕西省促进关中高新技术产业带创业投资业发展暂行规定》,有效地促进了民营企业发展。目前,全省民营科技企业总数达10000多家,民营科技企业对全省高技术产业新增产值的贡献率达到80%以上,呈现出向规模化发展的趋向。

2、加快振兴装备制造业。确立军民结合型装备制造业的战略思路,制定了装备制造业振兴的专项规划,出台了发展装备制造业的指导意见。选择重型汽车及零部件、民用飞机、高压输变电设备、工程机械、机床工具和石油机械等6个领域的重点企业和优势产品,积极开展国际合作,促进生产要素优化配置,努力实现科技成果向商品化、优势产品向规模化、主导产品向产业化的跃升。改善和提升军工企业的装备技术水平,扶持鼓励军工技术向民品转移扩散,加快形成军民品结合型产业新格局。釆取省财政对技术改造项目的贷款贴息,设立重大技术装备发展专项资金,引导企业加大技术改造投入,加强职业技能人才培养,解决高级技工短缺问题。经过建设和发展,装备制造业已形成一批由核心企业带动、关联企业配套,分工协作紧密、规模效应显著的产业基地、功能园区和企业集群,2006年完成工业总产值904.33亿元,比上年增长29.6%,占全省规模以上工业的比重为20.7%

3、着力建设陕北能源重化工产业基地。遵循循环经济理念,加强对能源、原材料等资源的消耗管理,实现能量的梯级利用。按照“大规模、新机制、重转化”的原则,确定了煤向电力、煤电向载能工业品、煤油气盐向化工产品“三个转化”的发展思路,以构建国家煤油气生产基地、西电东送煤电基地和以甲醇为龙头的煤化工基地为目标,着力打造煤电载能工业、煤制油、煤盐化工和油气化工“四大产业链”。目前,已形成年产11579.65万吨标准煤、1070.2万立方米天然气2841.33万吨原油的生产能力,成为名副其实的能源大省。美国陶氏化工、神华、中铝、鲁能、兖矿、银河及陕西投资集团公司等国内外大企业纷纷投资能源化工产业,一批电源项目和资源深加工项目进展顺利,“三个转化”势头良好。2006年,能源化工产业完成总产值2098.53亿元,比上年增长34.4%,占规模以上工业总产值的48.1%o

4、做强做大文化旅游产业。近年来,陕西省旅游产品的开发建设取得了突破性进展,正在从旅游资源大省向旅游强省迈进。境外游客突破百万人次大关,2006年接待国内游客6950万人次,旅游总收入达418.8亿元,均创历史新高;接待境外游客106万人次,旅游收入达到5.1万美元。主要做法:一是调整旅游产品结构,加强旅游景点建设。以灿烂辉煌的华夏历史文化、人文景观为主体,突出“古”色,强抓文化内涵的挖掘和展示。重点开发和包装了秦皇陵公园、秦始皇帝陵博物馆、唐华清宫芙蓉园、陕西历史博物馆、唐墓壁画馆、碑林石刻艺术馆、黄帝陵等景点。有步骤地建设周、秦、汉、唐四大文化旅游区,开发旅游拳头产品。以秦岭和黄河、长江两大水系为依托,合理发展自然旅游景观,重点建设华山、太白山、乾陵、朱雀森林公园、南宫山、秦岭植物园等一批景区旅游设施,积极开发黄河壶口瀑布、洽川、安康瀛湖和汉中南湖等风景名胜区。鼓励兴建“农家乐”等方式的旅游服务设施,推动“假日旅游”有序发展。二是开展市场促销活动,确保客源稳步增长。加大开发旅游精品的宣传力度,培育旅游精品节庆,规范旅游市场秩序,树立层次丰富、风情迥异、特色鲜明的陕西旅游新形象,进一步提高我省旅游产品在国际、国内的知名度。三是狠抓行业管理,治理整顿旅游市场。按照国务院下发的关于开展旅游市场打假打非专项整治工作的统一部署,开展旅游市场治理整顿工作,重点进行了打假打非、查处无证照非法经营旅行社业务、社会闲散人员私揽旅行社业务;打击强买强卖、围追兜售等行为,解决了旅游业回扣成风,削价竞争,经营无序,违规经营,欺客宰客等问题。

5、加快发展果业及畜牧产业。按照“稳粮、优果、兴牧”的思,大力发展果业、畜牧业。2000年以来,先后出台了《关于加快以苹果为主的果业产业化建设的决定》、《关于加快渭北绿色果品基地建设的意见》和《关于加快畜牧产业化建设的决定》等多个文件鼓励支持畜牧业发展。加强渭北300万亩优质果品基地建设,努力实现果业的标准化生产和规范化管理,建设和完善国内市场销售网络体系,促进果业的产业化经营。陕西苹果已经做到了全国第一、世界知名。大力推广“公司+基地+农产”、"协会+农产”等发展模式,构筑科技支撑体系和社会化服务体系等措施,鼓励了养殖户由家庭养殖生产向专业化养殖转变,促进了区域性专业化生产基地的尽快形成和畜牧业养殖基地化、规模化的迅速发展。畜牧业总产值由2002年的125.12亿元增加到2006年的222亿元,在农业总产值中的比重由24.5%上升到27.1%。

培育六大优势特色产业发展的战略决策,符合经济发展规律,政策效应显著。2002~2006年,全省生产总值年均增长12.2%,达到4389亿元;财政收入由252.3亿元增加到697.5亿元,年均增长25.3%一、二、三产业的比例由2002年的12.5:44.7:42.8发展到2006年的11.1:52.9:36.0,六大特色产业已经成为陕西省经济发展的支柱。

(二)陕西发展优势特色产业的经验总结

1 坚持以科学发展观统揽全局。按照科学发展观的要求部署安排好发展特色经济的各项工作,牢牢把握加快发展这个兴陕富民的第一要务,通过加快发展优势特色产业,努力推动全省经济又好又快发展。

2 坚持以人为本,努力增加居民收入。陕西省坚持把增加城乡居民收入,作为发展特色优势产业的首要目标,重点发展的产业既能保证国民经济协调持续稳定发展,同时又有利于增加就业,提高劳动者收入水平和增加社会福利,努力实现经济发展、人民生活水平提高与社会和谐的统一。

3 坚持市场导向与政府引导相结合。在确定优势特色产业时,不仅要考虑国内国际市场的需求,还要研究分析现实市场与预测未来市场的趋势。同时,加强政府宏观调控,通过编制规划、制定政策,引导产业健康发展。坚持以市场机制为基础,大幅度提升市场机制对产业发展的支撑作用,积极引导非国有资本进入优势特色产业领域。

4 坚持整合资源优势,发展特色产业。充分发挥比较优势,因地制宜,选择最具本地优势的产业、产品加以重点发展,把区位优势、资源优势转化为产业优势与经济优势,从而形成比较优势与竞争优势。

5 坚持促进产业集聚和集约。陕西在发展区域特色优势产业中,着力发展产业园区,有意识地引导企业向园区集中,形成产业集群,促进生产要素的合理配置,实现规模效益和综合效益,从而极大地提升了产业竞争力。

6 坚持实施项目带动战略。要实现产业发展的目标和任务,必须不失时机地提出一批关系全局、意义深远、带动作用强的重大项目。通过重大项目的实施,配置政府资源,引导社会资源,实现产业发展目标。

7 着力优化发展环境。把优化发展环境作为“与命线”工程,坚持软、硬环境建设同时推进。在政务环境、法制环境、市场环境以及社会环境的优化上下功夫,努力打造投资“成本最低、回报最快、信誉最好、效率最高”的环境品牌。更大规模地展开交通、能源等基础设施建设,为引资和产业发展提供了良好的环境。

三)陕西优势特色产业发展中存在的主要问题

1 要素资源缺乏。金融环境不尽理想,存款资金向发达地区集中的特点非常明显,信贷存差过大,企业自有资金数额有限,严重地制约了生产设备的更新换代和新产品研发。科技人才流失较多,专业技术人员和全方位经营管理人才匮乏,尤其是高级技工非常短缺,制约了产业的快速发展。

2 科技创新能力差,缺乏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产品。优势特色产业技术研究开发与创新能力不高,科技成果转化率低。高附加值深加工产品少、低附加值初加工产品多,拥有自主知识产权的产品少,贴牌产品多,严重影响了企业的核心竞争力地提高。过分依赖资源型产业和重化工业,致使节能减排压力增大、资源环境矛盾加剧。

3、国企改革滞后,产业发展的微观基础缺乏活力。陕西国有资本占有重要地位,特色产业领域国有企业改革虽然取得了很大成效,但整体改革仍然滞后,还有相当一批企业亟待通过股份制改造转换发展和运行机制、提高技术创新和市场竞争能力。私营企业发展有待加快。

、陕西进一步发展优势特色产业政策措施及建议

―)营造发展优势特色产业的政策环境

加快市场化的体制改革,实现市场机制对资源配置和产业结构调整的基础性作用。建立健全适应现代市场经济的法律法规体系,不断加强和改善对企业的服务,努力建设服务型政府。在行政审批、市场准入、劳动用工、信用管理等方面制定鼓励措施,加快完善以信息服务、技术服务、市场服务、资金服务、人才服务为主要内容的优势特色产业创业项目政策支持体系。

(二)加快建设优势特色产业开发园区和产业集群

加快西安高新区、西安经济技术开发区、杨凌示范区、西安阎良国家航空高技术产业基地、宝鸡高新区建设,使其成为集聚高技术产业的良好平台。搞好园区基础设施和外围配套工程建设,强化服务功能。围绕优势产业发展,积极引导企业向园区集聚,通过实施名牌战略带动关联产业链接,引导大中小企业协同发展,培育发展专业分工明确、协作配套紧密、规模效应显著的产业集群。

三) 培育发展优势特色产业的人才支撑体系

加快科技人才队伍建设,在重点学科、重大科研项目和骨干企业中加快培养造就一批在全国有影响力的名教授、名专家和创新团队,加大中青年拔尖人才的培养选拔力度。加快企业家队伍建设,重点培养一批职业素养好、市场意识强、熟悉国内国际经济运行规则,善于经营管理,在生产经营、资本运作等方面具有较高造诣的经营管理人才。加快技术工人队伍建设,围绕装备制造、高技术、能源化工等优势特色产业,加快培养和引进一批工业企业紧缺的高、中级技术工人。

四) 完善发展优势特色产业的技术、管理创新机制

抓好国家和省级企业技术中心、国家和省级工程研究中心建设,使之成为产业技术创新的重要支撑。鼓励国防科技工业坚持军民结合的方针,促进国防科技工业与地方经济有机融合。积极引导企业与高等院校、科研机构联姻,组织行业关键技术、工艺的研究开发。加强政策引导,鼓励和支持社会各阶层、各类人才以创办企业、合资入股、知识技术入股等多种方式进入优势特色产业领域。

五) 深化国有企业改革,大力发展非公有经济

加快国有企业改革,大力发展混合所有制经济,真正形成投资主体多元化的格局。面向国内外寻求战略合作伙伴,推进国有企业的改制重组,形成一批具有较强竞争力的大企业、大集团。鼓励非公有制企业通过并购和控股、参股等多种形式,参与国有企业和集体企业的改组改制。加快民营经济发展,加大财政与金融支持力度。

六) 着力提高自主创新能力,加快推进科技成果产业化

继续实施科教兴陕和人才强省战略,大力提高原始创新、集成创新和引进消化吸收再创新能力。认真实施《陕西省促进科技成果转化条例》,加速科技与经济的有机整合,推动科技成果向现实生产力转化。建立健全以企业为主体、市场为导向、产学研相结合的技术创新体系,加快科研机构和骨干企业的融合,努力提高科技成果转化水平。

七)抓好节能减排降耗各项工作

一要强化淘汰落后生产能力。坚决关闭和停建一批高耗能、高污染、低效率的企业及项目。通过淘汰落后生产能力,加大技术改造的力度,以新工艺、新设备替代传统的工艺和设备。二要把好新上项目的市场准入关。抓紧完善主要工业耗能设备和产品能效标准,制定并实施产品能耗限额,扩大强制性能耗标准实施范围。三是千方百计节能降耗、减少排放。突出抓好重点行业节能降耗和环境保护工作。大力发展循环经济。严格节能和环境保护执法,完善能耗公布制度,加快建立排放总量控制目标责任制,加快实施重大节能工程,确保实现节能降耗和环境保护目标。


推荐

  • QQ空间

  • 新浪微博

  • 人人网

  • 豆瓣

取消
  • 电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