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门市通过五大举措打造特色产业人才新高地
为深入贯彻落实“不忘初心、牢记使命”主题教育“守初心、担使命、找差距、抓落实”总要求,全面推进惠民政策落地见效,推动主题教育与人才工作同频共振,让各类人才的获得感、幸福感更加充实、更可持续。江门市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局坚持“围绕中心、服务大局”,以人才需求为导向,通过五大举措打造特色产业人才新高地。
举措一:充分释放人才政策红利,助力人才创新。认真落实人才强市“新四十条”专业技术人员管理配套政策,制定博士博士后的个人类或企业类发放补贴申报指南,明确管理要求、审批流程等,及时兑现各项人才补贴,充分释放人才红利。截至10月底,博士博士后待遇申领50人(次),发放补贴资金约600万元。
举措二:加快博士后人才集聚,科研成果开新篇。发挥政府政策引导作用,调动建站单位引进人才、培养使用积极性。2019年全市新增博士后创新实践基地2家、新增在站博士后29人,获得第65批中国博士后科学基金面上资助二等资助在站博士后7人,获得第66批中国博士后科学基金面上资助一等资助博士后2人和二等资助博士后3人,获批人数为我市历年之最。全市在站博士后申报专利技术发明、论文发表数量多达75项。市中心医院陈嘉荣博士后获得省首批青年优秀科研人才国际培养计划博士后项目资助40万元。
举措三:深耕人才需求,首推“暖企+博士人才对接”服务。为解决企业人才需求难题,通过召开主题座谈会,了解博士后工作站空员情况、存在难题,收集企业人才需求和项目需求,结合行业产业对人才需求特点,邀请高校相关负责人和博士人员组成“专家下基层服务团”,以“提前对接、细分领域、匹配人才”服务模式,走访企业单位开展技术交流和人才对接,先后为3家空站单位成功引进3名博士后,帮助企业单位解决博士后“招聘难”问题。
举措四:紧贴支柱产业发展,拓宽产学研合作领域。结合我市新兴支柱产业,拓宽高校产学研合作领域。目前我市建立的广东博士工作站、博士后科研工作站(分站)、博士后创新实践基地主要都集中在大健康产业、新材料产业、新能源汽车及零部件产业和高端装备制造业产业四大方面,引进博士后研究人员,开展科研项目研发和技术攻关,提高企业科研整体研发水平,实现科研成果和经济效益双丰收。今年11月,我市首家以陈皮深加工为主的大健康载体—广东新宝堂生物科技有限公司与华南理工大学共建博士后创新实践基地挂牌,标志着我市利用高端研发技术推动传统陈皮产业结构升级踏上新新征程。
举措五:大力推进职称改革,加快特色产业人才培育。争取省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厅支持,组建江门市高级工艺美术师(传统家具)资格评审委员会,在全省率先成为承接工艺美术副高级职称评审权的地级市,将有力推动我市传统家具专业镇人才集聚和培育。2019年,我市将建筑专业中级职称评审、园林和林业专业职称评审权下放各市(区)和园林风景行业协会,进一步加快我市专业技术人才队伍建设。
推荐
-
-
QQ空间
-
新浪微博
-
人人网
-
豆瓣